炒锅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炒锅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人工合成物能否全面替代纯天然

发布时间:2021-01-05 11:42:10 阅读: 来源:炒锅厂家

人工合成物能否全面替代“纯天然”

本报首席记者孙刚 “活熊取胆汁”挑战现代人的伦理观,同时,一些天然中药材来源面临枯竭也是不争的事实。那么,有无可能利用现代科技的“巧夺天工”,以人工合成物替代天然药材,实现既救死扶伤、维护健康,又善待自然界生命的“双赢”? 人工替代势在必行 “利用现代生物转化技术以及化学合成手段,对珍稀中药材进行人工制备替代,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说。 中药材来源包括植物、矿物以及少量的动物。动物性药材中有些如鹿茸等,采集对动物没有太大的影响。但还有不少属于“不可再生”,如麝香、牛黄、虎骨、熊胆等。“现代环境中总体上动物资源不断减少,因人口增加药材用量也不断攀升,单靠大自然自己的‘补偿’机制远远不够。而且,通过杀死、虐待动物取得药材的方式,也越来越受到来自伦理方面的质疑。综合来看,必须找到人工制备替代天然药材的路径。” 人工制备替代天然药材的成功例子不少。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陶建生教授举例:如牛黄“味苦性凉”,可用于解热、解毒、定惊,内服外用使用广泛,我国上世纪70年代就掌握了人工制造技术,现在基本药物目录里中成药所含的牛黄,都是从牛胆汁或猪胆汁提取再经人工制造的。又如麝香,国家有关部门专门立项,组织多地研究机构经20多年的协作攻关,对其中各类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全面分析,确定了这些成分具有的药理作用,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出了人工麝香。 植物性药材方面,“滋养阴津、增强体质”的铁皮石斛,近年来因可降低血糖、抑制肿瘤大受欢迎。“人工种植过去认为不可能,因为其生长环境是山间石缝,很难复原,而现在可以先在试管中培养细胞,培育成试管苗后移种到大田里,近年来产量也不断上升。”又如被称为“补血第一”的三七,也已实现了广泛的人工种植。 制备技术困难重重 对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,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。相对而言,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制备工艺只发展了几十年,要完成“全面替代”自然药材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 如熊胆,临床上有效、必用,但熊胆汁是个复杂化合物,虽然有研究证明其主要活性成分是“熊去氧胆酸”,并已经成功化学合成,但以此为基础制备的“人工熊胆”,大多数中医认为其在临床试用方面不具备天然熊胆的全部功效,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认可的人工制品。“活熊取胆虽然比杀熊‘进步了’,但毕竟对动物还是造成了不小伤害。” 龙华医院普外科主任张静吉吉教授指出其中难点,“即使掌握了活性成分是些什么,但对其排列组合的规律未必清楚,完全实现其天然疗效也就很难。”曙光医院药房主任徐德生从医30年,他发现天然中药材中,动物性药材的生理活性优于矿物,矿物又优于植物。“个中原因何在,化学成分分析恐怕也讲不清楚。老祖宗能发现这些天然宝贝的功效真是让人叹为观止,我们后人要做的还有很多。” 数据表明,我国中药材资源依然主要依靠野生。600余种常用药材中,纯粹依赖野生药材资源的占400多种,人工种养品种虽有200余种,但其中50%左右的需求仍依赖其野生药材资源。 联合攻关求突破 近年来,国人对“简便验廉”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高涨,相应的药材需求也大幅上升。一些珍稀药材如虫草,其价格达黄金数倍。如何早日突破人工制备的技术瓶颈,让更多患者受惠? 陈凯先建议,国家主管部门当协调力量,集体攻关。以人工熊胆为例,目前各地研究还处于“单打独斗”的状态,难以组织起多学科交叉研究。“药材的人工制备需要多种人才,如中药、化学合成、生物学评价、质控等,国家可聚焦几个临床需求大的珍稀药材,像当年人工麝香研究一样联合攻关,以求早日突破。” 与天然药材经历了千年实践不同,人工制备的成果是新的化合物,其安全性、药效等需要严格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。“国家的审批法规和质量标准应当进一步完善,保障人工制备药物研究和成果转化的良性发展。”陈凯先说。 业内人士还表示,合理使用、保护现有珍稀药材资源也很必要。“目前过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,造成了大量浪费,应加强相关监管,把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贝真正用在‘刀刃’上。”

荆门工业设计

嘉峪关工业设计

天水产品设计